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前沿

【高二下】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高二语文试题

科技前沿2023-07-15 21:5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提示:文末下载

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高二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这是无法证实的。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并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但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除了这些个体差异外,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变种和亚种,以及亚种和物种。在分离的大陆上,或在同一大陆被某种障碍所隔离的不同区域内,以及孤立的岛屿上,存在着如此多样的生物类型,它们被一些有经验的博物学家归为变种,或被另一些博物学家列为地理种或亚种,而另一些却将其列为亲缘很近、特征明显的物种。
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不管这一变异是多么微小和缓慢,只要其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它们为什么不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存和积聚起来,即所谓最适者生存呢?如果人们能够耐心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变异,那么在复杂而多变的生活条件下,那些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不会经常产生,并得到保存或选择呢?那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起作用的,并严格审视每一个生物的全部体制、构造和生活习性的选择力量——即择优弃劣的力量,会受到什么限制吗?据我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
(摘编自《自然选择的证明》)
材料二
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旷世之作《物种起源》。与达尔文同时发表相似观点的华菜士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当时生物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今天我们熟知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等概念当时都没有出现,因此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在后人的持续研究中,进化论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着,但总体而言,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被根本性动摇。
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在1885年提出了“种质连续学说”,否定了达尔文学说中关于遗传规律的一些非正确观点。但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方面,魏斯曼完全接受并继承了,认为除了自然选择外,进化不再需要其他机制。这种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
站在今天的视角,“种质连续学说”还不是真正的遗传规律。奥地利的孟德尔在1866年发现了真正的遗传规律,即经典遗传学上的两个重要定律——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900年,孟德尔的工作及其遗传学说被三位植物学家各自通过研究植物杂交而“重新发现”,遗传学从此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
遗传学蓬勃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不连续突变引起进化的突变论思想占了上风,对达尔文的渐变论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挑战。但随后不久,一系列新的遗传学发现,尤其是群体遗传学的创立和发展,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当然,也对达尔文原来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例如提出了“适应度”的概念取代传统的“最适者生存”的说法。到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同时又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此外还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进化理论形成,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
现代达尔文主义把进化的思想扩展到生物学的所有分支,以消除进化生物学与生物学其他领域之间的隔阈,也把现代生物学中各个领域的进展尽量融入其理论框架之中。
如今,在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密码的破解,进化论仍在不断地发展,“基因选择学说”“社会生物学”“间断平衡”“中性理论”“进化发育生物学”等理论或学科的发展,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推进着进化论。
(摘编自《进化论错了吗》)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管是在驯养的情况下还是自然状况下,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生物的变异就会发生。
B.作者认为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微小的累积也会产生巨大效果。
C.物种存在个体差异,也存在自然变种,二者的差异十分明显,但没有人能明确将它们区分开来。
D.自然选择能将有益于生物发展的微小变异保存和积聚起来,虽然过程缓慢,却不会受到限制。
2.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时候,华莱士也发表相似的观点,并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可见他对进化论的认可。
B.“新达尔文主义”与“达尔文主义”并没有本质区别,它是基于魏斯曼提出的“种质连续学说”而对进化论所作的修正。
C.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新发现”,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促进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
D.在当今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新的生物学理论和学科层出不穷,它们为进化论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也推动其不断完善。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来作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证明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可以触及到高处的反刍类动物来说,拥有修长四肢和长长的脖子,个体就越容易保存下来。
B.在距今5.3亿年前的寒武纪,地球上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其门类比今天的还多。
C.据计算,现代类人猿的脑细胞为10亿个,但现代人类的脑细胞却暴增到140亿个之多。
D.进化是宇宙的主要过程,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确定到确定、由同质到异质的过程。
4.达尔文进化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请根据材料二,梳理作者的主要观点。(4分)
5.有段时间,一些否定进化论的文章在社交媒体平台被广泛转发。有人甚至不相信自然选择可以解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进化,认为达尔文对于生物学界的很多东西都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请根据两则材料,对这样的论调进行反驳。(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明天
鲁迅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啊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他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他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在何小仙对面坐着的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此时已经开好一张药方,指着纸角上的几个字说道:
“这第一味保婴活命九,须是贾家济世老店才有!”
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他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注】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第一个问题是棺木。单四嫂子还有一副银耳环和一支裹金的银簪,都交给了咸亨的掌柜,托他作一个保,半现半赊的买一具棺木。蓝皮阿五也伸出手来,很愿意自告奋勇;王九妈却不许他,只准他明天抬棺材的差使,阿五骂了一声“老畜生”,快快的努了嘴站着。掌柜便自去了;晚上回来,说棺木须得现做,后半夜才成功。掌柜回来的时候,帮忙的人早吃过饭;因为鲁镇还有些古风,所以不上一更,便都回家睡觉了。只有阿五还靠着咸亨的柜台喝酒,老拱也呜呜的唱。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他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他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老拱的歌声早经寂静,咸亨也熄了灯。单四嫂子张着眼,总不信所有的事。——鸡也叫了;东方渐渐发白,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
哦,他们背了棺材来了。单四嫂子很觉得头眩,歇息了一会,倒居然有点平稳了。但他接连着便觉得很异样:屋子不但太静,而且也太大了,东西也太空了。太大的屋子四面包围着他,太空的东西四面压着他,叫他喘气不得。他现在知道他的宝儿确乎死了;不愿意见这屋子,吹熄了灯,躺着。
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他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他的宝儿,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
老拱们也走了,咸亭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节选自鲁迅小说《明天》,有删改)
【注】老拱:泛指普通百姓。
文本二
我懂得他(金心异)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但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
所以我竟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
(节选自鲁迅《〈呐喊〉自序》)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对鲁镇的环境描写,运用了对比,突出了单四嫂子生活的艰难,为下文写她痛失爱子做铺垫。
B.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单四嫂子使尽浑身解数,求签、许愿、吃单方,由此可见单四嫂子的愚昧与困顿。
C.单四嫂子对宝儿的病心急如焚,但是何小仙却含糊马虎、应付了事,暗示了宝儿的病她可以妙手回春。
D.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鲁镇夜晚的寂静,展示了一幅社会图景,突出了一切波澜均会回归寂静的主题。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单四嫂子带出门是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看病花了四角银元,后面王九妈又替她借了两块洋钱。从这些不同的货币中,我们可以看出民国时期货币的混乱。
B.何小仙说“这是火克金”,讲的是中医“五行相克”的医学理论,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讲的“奇奇怪怪的药引”一样,都子虚乌有,是骗人的理论。
C.王九妈、蓝皮阿五、咸亨的掌柜、红鼻子老拱等人物,与鲁迅其他作品中的“九斤老太”“小尼姑”“白胡子”一样,都是形象又通俗的称呼,让读者感觉亲切真实。
D.宝儿死后,王九妈便发令烧纸钱,又将单四嫂子的家当抵押,给帮忙的人备饭。这明显会让单家雪上加霜,却似乎是在热心帮忙,这更能让人理解社会的吃人本质。
8.结合文本二,分析鲁迅创作小说的基本目的和理念。(6分)
9.材料一的小说选自《呐喊》集,写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却以“明天”为题。你将以“为明天呐喊”为主题,为《明天》这篇小说写一则小评论,请列出你的评论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
(节选自《史记·李陵传》)
材料二:
及贰师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子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陵于是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士出营外为,前行持载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相应位置的字母。(3分)
A得B数C十D矢E足F以G脱H矣I今J无K兵L复M战N天O明P坐Q受R缚S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期,日期,与《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期”字意思不相同。
B.引,退却,与《苏武传》中“虞常果引张胜”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绝,断绝,与《屈原列传》中“秦伏兵绝其后”的“绝”字意思相同。
D.陈,陈列,与《过秦论》中“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陈”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说,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让李广利受到集中攻击;材料二说,李陵接受了为李广利押运辎重的任务,还主动带五千勇士分散单于兵力。
B.材料二写李陵与匈奴作战时,让前行队伍拿戟与盾牌,后行队伍握弓弩。他挥师进攻,千弩齐发,敌人应弦而倒,然后汉军追击杀死几千敌人。
C.材料一写汉武帝在李陵投降之后,族杀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写后来汉武帝对没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就派人慰劳赏赐得以逃脱的李陵余部。
D.对于李陵兵败投降一事,材料一简述了李陵被单于兵围击、最终被招降的过程;材料二详写了李陵英勇作战的情节,表现了他失败投降的无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2)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14.李陵兵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贺新郎
刘克庄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
试看取当年韩五①。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②。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③?快投笔,莫题柱④。
【注】①韩五:南宋初年抗金名将韩世忠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轻时有“泼韩五”的诨号。②谷城公:亦称黄石公,传说汉代张良曾于谷城山下遇仙人传授兵书。骊山母:一作黎山老母,道教传说中的女仙。传说唐朝李筌曾在骊山下遇一老母为他讲解《阴符》秘文。③金汤:“金城汤池”的省语,比喻坚固的防御工事。张许:张巡和许远,唐代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的名将。④题柱:汉代司马相如过成都升仙桥,曾在桥柱上题字说: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脉微如缕”,一个“缕”字,让人想起飘忽不定、一触即断的游丝,用极形象的比喻表现南宋王朝危在旦夕,形势的紧迫,铮铮有声。
B.作者频用“问”“未必”“试看取”“岂……也……”等词,既增加了词章的感染力,而且一气呵成,有如环环相扣的论说文,逻辑严密。
C.“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借用张良和李筌的典故,说明没有“谷城公、骊山母”那样的世外高人,怎能保家卫国建立功勋呢?
D.“棋柝联句”表达作者报国从军的夙愿,“叹而今”一事无成,“北风”暗指北方来的蒙古兵,“冲梯屡舞”写出了蒙古军队攻势的凶猛。
16.本词运用哪些艺术手法论证了任人唯贤的人才观,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的《书愤》在今昔对比中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位学者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自己狭小的书斋命名为“容安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进城二十多年了,性格比以前开朗了许多,可是每次回到农村老家与父亲相对而坐,还是找不到什么话题。感觉有很多话要说,又感觉   ①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父亲城里的交通有多拥堵,那里的空气有多糟,我有多么想家;特别想告诉他我出差时看到了哪些美景,遇到了哪些怪事。我期望得到父亲笑意盈盈的回应,可是见到父亲那副   ②   的样子,便把这些话又咽了回去。我觉得这些生活离他太遥远,告诉他,反而会打破他内心的平衡。
我和父亲之间的爱是静默的,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对父亲的爱   ③   ,我越来越觉得有一些爱是需要及时表达的,虽然我说不出“爸爸,我爱你”,但我要让父亲知道,我渴望与他沟通,我愿意与他沟通,我们可以是无话不谈的哥们,可以是平等交流的父子。
父亲啊,虽然我们一年只见两三面,虽然我们的电话沟通一周只有一次,但我对您的牵挂在漫长的时光中已经变成一本沉甸甸的账簿,压得我喘不过气,您感受到了吗?
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没错;但我想告诉更多的朋友:要让爱不只在静默中流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静默”和文中加点的“静默”,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3分)
A.母爱如泉,点点滴滴皆为爱,含蓄静默而不张扬。
B.静默的山,流动的水,构成了一幅美妙的风景画。
C.田野静默,远远的只有几位农人在畦间若隐若现。
D.不少人驻足当年曼德拉关押的囚室前,静默致哀。
20.有人认为本文段内容亦能体现费孝通笔下的“乡土社会”特点,请根据你对本语段以及《乡土中国》的理解,完成以下两个任务:(5分)
1)模仿《乡土中国》的目录替本文段取一个四个字的标题:_________
2)如果把该标题收进目录中,你觉得在提供的A、B、C三个选项中,放在哪个位置比较恰当,请结合《乡土中国》相关内容,说明原因。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宣夜说”主张的是一种无限空间的字宙图景,认为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之中。这与古希腊人的水晶天说完全不同。希腊人认为天是某种特殊材料形成的固体天球,日月星辰分布在不同的球层上。在欧洲历史上,这种固体天球观念根深蒂固,直到16世纪,由于在第谷出色的天文观测工作的冲击下,才使得人们逐渐放弃了这种观念。与西方的水晶天说相比,宣夜说的描述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情形,正因为如此,熟知西方天文学发展史的科学史家如李约瑟等在了解了“宣夜说”的具体内容后,对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宣夜说”的重要性就相形见绌了。从对科学发展的作用来说,该学说只是一种初级的宇宙理论,它没有与数学结合,不能用以编制历法,不能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一句话,不能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这决定了它在天文学界必然要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它在本质上是反理性的,因为它认为天体的运动彼此独立,互不相关,无规律可循。这种主张杜绝了人们探寻自然规律的可能性,所以,它不利于科学发展,是一种没有前途的学说。正因为如此,到了东汉末年,已经没有人再关注它了。东汉著名学者蔡邕在总结当时天文学界的状况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宣夜说”的处境:“宣夜之学,绝无师法。”
(《晋书·天文志》)“宣夜说”被天文学家们所抛弃,是历史的必然。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它没有与数学结合,不能用以编制历法、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总之不能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所以在天文学界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从语义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吕氏春秋》)
②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刘向《说苑·政理》)
③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以上论述出于不同的情境,但都是古人认识世界、求真辨伪的真切体验和经验总结,在今天读来依然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3分)D
2.(3分)C
3.(3分)A
4.(4分)①从“达尔文主义”到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新达尔文主义”,再到综合进化理论“现代达尔文主义”,达尔文进化论经历了三个时期。②“达尔文主义”时期进化论不断被修正和完善,但没有被根本性动摇。“新达尔文主义”时期魏斯曼否定了达尔文学说中关于遗传规律的一些非正确观点,并接受继承了进化论的主要方面。“现代达尔文主义”符合遗传学机制,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并把进化的思想扩展到生物学的所有分支。(每点2分,共4分)
5.(4分)①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自然条件下,变异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其结果很难确定,而且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但却并不能否认存在生物的变异。②缺乏发展的眼光:从达尔文主义,到新达尔文主义,再到现代达尔文主义,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进化论也在不断修正、完善和发展,从而对生物进化作出更科学的解释。③该论调以偏概全: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但不能就此否定其整个理论体系。(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4分。共4分)
6.(3分)B
7.(3分)B
8.(6分)①通过小说,寄托希望,希望能够打破封建社会的黑暗;②通过小说慰藉那些反封建斗士,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③不让青年被自己的痛苦寂寞感染,基调不能消极;④感受到人间有读者,有人理解自己,感到喜悦。(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9.(6分)①《明天》是鲁迅先生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者把一个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弱者被“吃”,而众人对此漠然视之,这样的民众没有“明天”。②只是耽于幻想“明天一切会好起来”的,如单四嫂一类的人,不会有明天。③要想有“明天”,就要唤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对单四嫂子悲惨命运的同情,对病态的社会加以“疗治”。(每点2分)
10.(3分)E I  N
11.(3分)D
12.(3分)A
13.(8分)
1)(单于)平素听闻李陵家的名声,李陵作战又勇敢,(单于)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使他显贵。(共4分,“素”“妻”“贵”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1分。)
2)(李陵)到浚稽山停下扎营,和单于相遇,大约三万匈奴骑兵包围了李陵部队。(共4分,“止营”“值”和“可”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1分。)
14.(3分)①敌众陵寡,伤亡惨重。②武器皆尽,粮食匮乏。③深入峡谷,被断归路。④没有救援,战期较长。(共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15.(3分)C
16.(6分)
①用典。上阙借用韩世忠、谷城公、骊山母的典故,说明没有名人传授、神仙指点,依然可以建功立业,保家卫国,表达了刘克庄希望统治者能够放宽尺度,不拘一格重用人才,解救国家危难的愿望。
②表达方式多样。在写景、抒情手法之外,夹以叙事、说理,于诗中发表议论,直接表达作者任人唯贤的观点。如作者频频使用“问”、“未必”、“试看取”、“岂……也……”等词,宏论高议,抒发任人唯贤的议论。如“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表达怀才不遇的愁情,并进而通过“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边境紧张局势的描写,发出“有金汤便可无张许”的反问,强调任人唯贤的重要性。
③对比、反问。把张巡、许远等良将与“金汤”等自然条件进行对比,借反问语气强调任人唯贤的重要性,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此处答化用诗句亦可。“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旧唐书·突厥传》中“朔方之它危,边域之胜负,制在一贤。”指出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这里再次提到了任人唯贤的重要性。)
④设问。以“未必”二字起句,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举
韩世忠的例子作答,提醒注意,引发读者思考。(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17.(6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3)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18.(3分)无从说起不苟言笑(沉默寡言) 与日俱增
19.(3分)A
20.(5分)
1)父子关系(辈分有别、父子有别、亲子关系、父子之情、亲情表达等类似均可)(2分)
2)示例:
放在(A)处比较好,因为《家族》章节分析了中国乡土社会家庭的特点示例,论及了家庭的多重关系,并谈到父子间因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父子关系是家族结构里的主轴,放在《家族》后面承接自然。
放在(B)处比较好,因为《男女有别》章节讲的是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问题,家庭成员内夫妇间的情感表达节制,而父子间的情感也是静默式的,讲完两性差异接着讲父子关系(父子关系、亲情表达)顺理成章。
放在(C)处比较好,因为《血缘和地缘》章节里讲的“血缘”主要是指由生育所生发的亲子关系,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力量,鲜有情感表达;父子关系是“血缘”关系的重要部分,放在这个章节后合乎逻辑。
(选定位置并说明理由3分,分析上一章内容2分,放在此位置的合理性1分。只选定位置,未说明理由不给分,说了理由,但选定位置忘了写,则扣1分。)
21.(4分)直到16世纪,在第谷出色的天文观测工作的冲击下,人们才逐渐放弃了这种观念。
22.(5分)①原句通过连续否定“不能……,不能……,不能……”,不仅能增强语势,强化观点,而且形式整齐,节奏协调,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②原句以“一句话”作为停顿总结,停顿的余味使前文否定的意味更强烈。③“决定”“必然”等词,态度坚决地肯定了结论,使论证原句更有说服力。(满分5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
23.(60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如需电子版,请微信联系(微信号:gzywjyk01),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

END






学海茫茫,一苇以航

敬请关注

素材来源于网络,由高中语文试题集粹搜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