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万象

泾县法院一案例入选安徽高院第二批民商事纠纷诉前调解案例

社会万象2023-01-31 21:3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泾县法院一案例入选安徽高院

第二批民商事纠纷诉前调解案例

1月30日,

安徽高院发布第二批

民商事纠纷诉前调解案例,

其中,由泾县法院审理的

服务合同纠纷诉前调解案例入选

纠纷情况

2021年6月,王某在泾县创办了一家体育培训机构,主要经营体育竞赛组织、健身休闲活动等,众多家长为孩子在该机构报名参加培训,购买了价值几百到上千元不等的培训课程。该机构收取费用后,因经营管理不善于2022年5月宣布不再营业。此后,双方通过微信沟通退费事宜,培训机构虽承诺限期内将退还部分学费,但始终未予支付。家长们多次催讨无果后,陆续来到法院提起诉讼,有的还向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要求该机构退还剩余学费。

调解过程与结果

法院收到这一批案件后,了解到该系列案件涉及当事人较多,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可能导致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涉案标的额较小,双方当事人对事实争议并不大,具备调解的可能性。为全面保障当事人的权利,法院对双方矛盾进行梳理,力求以诉前调解的方式化解纠纷,故将该批案件委派给诉调对接调委会进行调解。

由于系列案件数量较多,诉调对接调委会安排了三位调解员共同调解。调解员们接到案件后,分别与双方进行了电话沟通,发现家长与机构对于退还学费的具体金额无异议,但就还款的期限无法达成一致。家长们急于追回学费,但机构面临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短期内无法一次性全部付清。

经过初步了解,调解员们决定采用“背对背”调解:一方面调解员与机构负责人见面沟通,了解机构运营状况和负债情况,释法明理劝导其不要回避问题,要想办法以实际行动尽快筹措资金;另一方面耐心劝导家长们,安抚他们的情绪,并将了解到的机构情况进行说明,希望他们能考虑到机构当前实际经济困难,宽限还款期限。经过调解员反复沟通,培训机构与部分家长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约定了学费的退还期限,协议签订后法院当日就双方达成的协议出具了调解书。双方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下以简便、快捷的方式全面化解了矛盾。

调解成效

近年来,预付款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消费模式,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与便利,尤其在教育培训、游泳健身等行业更为常见。与此同时,这种消费方式在履约过程中时常会发生纠纷,甚至消费者会面临虚假宣传、退费难、商家“跑路”等问题。因此,家长在为孩子报名培训班时,应尽量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培训前签订合同,谨慎转账至私人账户,妥善保留支付凭证,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针对预付款消费中常见的群体性维权难题,诉前调解这一具备程序便捷、方式灵活、成本较低等优点的解纷方式,能够起到较好的化解作用,通过讲情、讲理、讲法,促使矛盾纠纷以非诉讼方式化解,调解文书也具有同样法律执行效力。本案中,一方当事人是心急火燎的家长们,为了提高孩子们身体素质报名参加了培训,另一方则是有心无力、难以为继的经营者,调解员在沟通过程中分别与双方沟通,了解双方诉求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背对背”调解方式,避免矛盾激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双方换位、冷静思考,从而促使矛盾纠纷的妥善化解,最终达成的调解书对双方均有约束力,以较低的成本维护了当事人的权益。

 • end • 

排版 | 夏 瑶

审核 | 张 玲

关注我们

公众号:泾县人民法院

新浪微博:@泾县法院

法治伴您一路同行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