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技前沿

安徽非遗十大美食——太和板面

科技前沿2023-07-24 05:19

板面是中国的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年的历史,它以“汤净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悦目色彩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安徽太和板面一是面好,二是臊子好,也因其历史悠久、制作精良,其独特的口味和优质的质量享誉全国,在安徽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2015年5月,太和板面制作技艺等被列入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1月安徽10大地标美食公布,太和板面评选为安徽十大美食。

一、历史渊源

太和板面起源于明末清初,当时主要在安徽合肥一带流行。到了清代后期,随着人口流动和交流,这种美食逐渐传遍各地,流传至今。又一说法是,太和板面是起源于东汉末年,桃园结义三兄弟刘备、关羽、张飞驻守太和。张飞一直嫌弃军中的面食太软,咬着没有劲,吃着又比较乏味。厨师就为了满足张飞的这种要求,就是多次琢磨,反复研制,制成了这种摔打做成了板面。然后张飞吃过之后,对这个厨师也大加赞扬,板面就这样被流传了下来。

二、制作流程

太和板面由上等面粉做面胚,以羊肉、牛肉和几十种中药香料做汤料,面条在制作时边摔打边拉伸,在案子上排好三根小面棒,左手捏三个头,右手捏三个头,猛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案子上。接二连三,噼里啪啦,边摔,边拉,边闪,三根小面棒在手里由短变长,由粗变细,折合三次,总长度达五丈有余,而且粗细均匀,提起似一道瀑布。将折好的板面加入烧开的汤锅煮熟,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捏上一些嫩绿的青菜放在上面,然后浇上沸好的枣红色的臊子。白白宽宽的面被绿色蔬菜叶盖着,红的羊肉臊子汁液浇在上面,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在当地,盛板面用的多是搪瓷大号碗,这大碗也透着太和人的豪爽!一大碗端上来,迅速地用筷子在面里搅拌几下,再捞起几根板面放在嘴里,鲜香辣,层层味道在舌尖绽放,再吃上一口蔬菜,喝上一口面汤,一股暖意从胃里升腾而起。哪怕是最寒冷的冬季,一大碗有料有味的太和板面也能让人吃得满头大汗。

三、传承价值和意义

常言道: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板面真遗憾。许多人到太和县,首选的是来一碗地道的太和板面。太和板面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在当地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传承人也较多。据统计,目前太和县在全国各地从事板面经营的人员约有10万人,遍布河北、河南、天津、北京等十多个省市,有的已经走出国门,将店铺开到了朝鲜、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如今,板面行业年总收入最高可达上百亿元,形成了一个具有当地餐饮特色的产业,也成为了太和特色美食的一张名片。

当前,国家和社会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传统文化传承紧密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繁荣。